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103年11月21日 教育部長參訪瑞源國小

瑞源國小未來想像教育 引導學童想像未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41121 下午3:00

臺東縣鹿野鄉瑞源國小,獲教育部未來想像教育計畫支持,以『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來』為主題,結合社區資源,指導學童運用數位媒材,記錄家鄉的一切,進而引導學童為家鄉思考未來生活,激發創意,也強化學童對家鄉的認同感。

瑞源國小主任謝孟修指出,以前,校園髒亂、公物被破壞,讓學校驚覺,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不夠,在更進一步觀察,發現學童對家鄉無感。這讓學校開始思考,如何強化學童跟家鄉的連結?

透過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瑞源國小帶領學生深入觀察社區,並用影像紀錄一切。謝主任說,社區的大圳,是孩子們平時玩耍的地方,在課程中,孩子們長時間觀察、記錄大圳的狀態後,發現原來自己亂丟垃圾、不愛護環境的行為,竟然是破壞大圳的元凶。

謝孟修說,孩子們找到了問題,也不再將周遭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不只是學童對家鄉的想像改變了,因為學校帶著學童走入社區、認識家鄉,整個社區都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學校觀察,連社區的氛圍都不一樣,凝聚力更強了。

 

 

新聞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部長吳思華參訪台東 關懷偏鄉教育發展

 

2014 11 21  04:00


教育部長吳思華參訪臺東,了解偏鄉教育發展。(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葉立斌/綜合報導

教育部長吳思華及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等同仁,於112021日赴台東縣展開為期1天半的「偏鄉教育關懷之旅」,走訪台東縣均一中小學、電光國小、關山國中及瑞源國小。這些學校雖然地處偏遠、資源缺乏、學生數量較少,但仍秉持「多元教育、發展校本特色」的目標,結合在地生活環境,協助學生多元發展,開發學生整體潛能。此次藉由瞭解學校教育設施及設備現況所面臨困境,同時聽取教師對教育政策建言,並與學生就學習狀況進行交換意見及互動,以作為政策制定參考,並促進偏鄉教育優質發展。

在台東縣政府教育處長林輝煌及相關人員陪同下,首日下午參訪均一中小學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的啟發式雙語環境教育與補救教學,次日上午參訪電光國小的「竹炮風華」學校本位課程;中午參訪關山國中的原住民族語言教育實況;下午參訪瑞源國小,針對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的辦理情況作實地瞭解。吳思華對於臺東縣偏鄉學校結合在地文化,致力於推動鄉土特色及國際視野兼具的校本課程,留下深刻印象。

均一中小學自創校起便致力於推廣開啟天賦、雙語國際、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的核心價值,目前已成為學校的重要特色。另為實踐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均一中小學於102學年度邀請宜蘭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女士,於小學部一、二年級推動華德福實驗教育,此與教育部制定「實驗教育」,也就是在114日及7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這三法保障教育選擇權,理念一致,賦予此類實驗教育型態的學校,得排除現行法令及體制限制,依據特定理念辦理完整的實驗教育,讓此類學校享有充分自主性,得以創新求變思維,促進實驗教育多元發展,回應社會多元需求並落實教育改革的精神。

均一國中小是實驗教育的一種型態,吳思華此行也特別與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嚴長壽針對教育議題展開對談,了解偏鄉教育發展。本次亦特別在均一中小學舉辦的偏鄉教育發展座談會中,師長也大方提問。

次日電光國小行程,由校長姚乃仁陪同進行校園巡禮,參訪竹炮教學課程、原住民族教育實況及電光遊學中心。姚乃仁表示,學校將阿美族竹炮融入校本課程,以多數族群的阿美族籍學生文化傳承需求列為第一考量,是使學校得以發展校本特色的關鍵因素,也因此獲得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103年標竿學校殊榮,電光國小也特地精心設計將竹炮教學課程讓部長與團隊共同體驗。

隨後參訪關山國中,該校則重視學生體能發展,推展體育教育不遺餘力,於102年接受教育部補助,修建校內游泳池,並特別舉辦縣內首創的小鐵人三項見證啟用,更榮獲教育部評選為推展體育績優學校表揚。吳思華關懷學校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教育,瞭解學校推動實況,籃球運動及合唱團的情形,也與學生共進午餐,彼此交流互動,瞭解學生平日就學情形。

最後一站的瑞源國小,運用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結合社區進行「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來」的未來想像計畫,透過指導孩子學習拍攝家鄉影片,藉由拍攝的過程,讓孩子的成長記憶與家園及土地產生連結,讓孩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認同感。

 

 

新聞來源:今日新聞 NOW News


 

教育部吳思華部長參訪臺東 關懷偏鄉教育發展

作者: 教育部 | 公共消息 – 20141120 下午5:10

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自今(103)年8月上任以來,除了積極投入各項重大教育政策的擘劃與推展外,為力求孩子們在教育立足點上的平等,希望透過訪視,持續關懷偏遠地區學校辦理現況與面臨之困境。

吳思華部長及教育部國教署吳清山署長及相關同仁一行,於103112021日赴臺東縣展開為期1天半的「偏鄉教育關懷之旅」,走訪臺東縣均一中小學、電光國小、關山國中及瑞源國小。這些學校雖然地處偏遠、資源缺乏、學生數量較少,但仍秉持「多元教育、發展校本特色」的目標,結合在地生活環境,協助學生多元發展,開發學生整體潛能。此次藉由瞭解學校教育設施及設備現況所面臨困境,同時聽取教師對教育政策建言,並與學生就學習狀況進行交換意見及互動,以作為政策制定參考,並促進偏鄉教育優質發展。

在臺東縣政府教育處林輝煌處長及相關人員陪同下,首日下午參訪均一中小學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的啟發式雙語環境教育與補救教學,次日上午參訪電光國小的「竹炮風華」學校本位課程;中午參訪關山國中的原住民族語言教育實況;下午參訪瑞源國小,針對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的辦理情況作實地瞭解。吳部長對於臺東縣偏鄉學校結合在地文化,致力於推動鄉土特色及國際視野兼具的校本課程,留下深刻印象。吳部長期許國民中小學的課程與教學均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合作參與、探索實踐、樂在學習的能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均一中小學自創校起便致力於推廣開啟天賦、雙語國際、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的核心價值,目前已成為學校的重要特色。另為實踐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均一中小學於102學年度邀請宜蘭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女士,於小學部一、二年級推動華德福實驗教育,此與教育部制定「實驗教育」(114日及7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三法保障教育選擇權的理念一致,促進教育革新的發展,賦予此類實驗教育型態的學校,得排除現行法令及體制限制,依據特定理念辦理完整的實驗教育,讓此類學校享有充分自主性,得以創新求變思維,促進實驗教育多元發展,回應社會多元需求並落實教育改革的精神。

均一國中小是實驗教育的一種型態,吳部長此次參訪代表教育部肯定推動實驗教育的努力。吳部長此行也特別與均一中小學嚴長壽董事長針對教育議題展開對談,了解偏鄉教育發展。

本次亦特別在均一中小學舉辦的偏鄉教育發展座談會中,師長也大方提問,吳部長希望多了解學校的困難與問題,希望改善偏遠地區學校經營困境與保障學生教學品質。

次日電光國小行程,將由校長姚乃仁陪同吳部長進行校園巡禮,參訪竹炮教學課程、原住民族教育實況及電光遊學中心。姚校長表示,將傳統的阿美族竹炮融入校本課程,以多數族群的阿美族籍原住民學生文化傳承需求列為第一考量,是使學校得以發展校本特色的關鍵因素,也因此獲得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103年標竿學校殊榮,電光國小也特地精心設計將竹炮教學課程讓部長與團隊共同體驗。

隨後吳部長參訪關山國中,該校則重視學生體能發展,推展體育教育不遺餘力,於102年接受教育部補助,修建校內游泳池,並特別舉辦縣內首創的小鐵人三項見證啟用,更榮獲教育部評選為推展體育績優學校表揚。吳部長關懷學校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教育,瞭解學校推動實況,籃球運動及合唱團的情形,也與學生共進午餐,彼此交流互動,瞭解學生平日就學情形。
最後一站的瑞源國小,運用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結合社區進行「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來」的未來想像計畫,透過指導孩子學習拍攝家鄉影片,藉由拍攝的過程,讓孩子的成長記憶與家園及土地產生連結,讓孩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認同感。

吳部長對資源不足的偏鄉學校特別關心,期望透過此次實地訪視行程,了解偏鄉學校的校本特色、未來教學方向以及可能面臨的困難。此次訪視,目的在於藉由交流活動,深入掌握基層民意與教育現場問題癥結,希望有效解決偏鄉學校經營困境與保障學生學習品質,同時突顯政府對偏鄉教育的重視與改善偏鄉教育的用心。


鹿野瑞源國小社區踏查 老宿舍變書屋

2014-11-21  14:57

〔記者林曉雲/台東報導〕未來想像學校是什麼?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在台東的偏鄉教育之旅第三站到鹿野鄉瑞源國小,校長張鳳秋表示,學生透過遠征式教學的社區踏查,發揮對未來的想像,把老舊宿舍改造成書屋,不只讓學習與生活有連結,更建立對在地的認同感。

  • 教長吳思華今續進行偏鄉教育之旅,第三站到鹿野鄉瑞源國小,學生們擊鼓迎賓。(記者林曉雲攝)

    教長吳思華今續進行偏鄉教育之旅,第三站到鹿野鄉瑞源國小,學生們擊鼓迎賓。(記者林曉雲攝)

教育部自100年起推動為期4年「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以「未來想像」為主軸,至今年共補助156所國中小、27所高中職、 26所大專院校及14所社區大學,透過課程逐步啟迪學生對未來的想像力,養成探索及想像未來的思維習慣及情感動機,並讓學生擁有選擇未來及創建未來的機 會、能力及行動力。

瑞源國小校長張鳳珠表示,今年2月起參與未來想像教育,結合鹿野地區豐富的人文特色及社區資源,以「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來」為教學主題,帶領學生深入觀察社區動態,運用數位科技及語言文字記錄家鄉故事,反思自己家園的過去、現在並想像未來。

張 鳳珠表示,未來想像課程具體展現在改造社區老舊廢棄的教師宿舍,因學生的反思與想像,使老宿舍化身成與社區民眾互動分享的書屋,帶來閱讀的樂趣,而藉由數 位影片拍攝及書屋打造的過程,讓孩子的成長記憶與家園及土地產生連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認同感,並能運用創意發想改善未來生活。

瑞源國小學生們也透過學習拍攝紀錄片,更了解家鄉,例如拍攝火車站,發現問題後,提出解決可能方案,孩子也因此對未來有了不同的想像。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教育部吳部長偏鄉關懷之旅參訪臺東瑞源國小

大成報 (2014-11-21 17:10)

 

【大成報記者黃俞珍/台北報導】教育部吳部長上任前曾在一場總統府月 會中,以「創新」為主題提出專題演說,演說中談到創新要從需求出發,以未來美好的生活想像為藍圖,解決未來社會關心的問題,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引導學生思 考及想像「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如何妥適面對並創造更好的生活」,教育部自100年起推動未來想像教育,吳部長為了解實施特色及成果,於103年11月 21日實地走訪臺東瑞源國小。

91年教育部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推動創造力教育計畫,打造學生的創意及創造力,不只大專校院師生動起來,也往下扎根在中小學熱烈推動,對學生的創 思啟發具有相當助益。在創造力教育計畫成果的基礎上,自100年起教育部推動為期4年的「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以「未來想像」為主軸,透過未來 家園、未來產業、未來文化、未來科技、未來社會、未來環境、未來教育等7大議題,培養學習者面對全球化人文、科技與自然環境整體系統的高度複雜性,能檢視各種變動因素的交互作用,探索及想像未來世界的景象與需求,描繪可能的未來,經由理性思考、倫理辯證與價值澄清選擇未來,並運用知識轉換、行動實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建未來。

本計畫在國中小、高中職、大專校院及社區大學各個不同教育階段推動,主要以融入現有課程的模式,發展各具特色的未來想像創意課程及教學策略,培育種子教師設計課 程模組及教案,同時研發創新選才機制及評量工具,營造重視未來思考力及想像力的教育及文化氛圍。至103年,本計畫共補助156所國中小、27所高中職、 26所大專院校及14所社區大學,逐步啟迪學生對未來的想像力,養成探索及想像未來的思維習慣及情感動機,並讓學生擁有選擇未來及創建未來的機會、能力及 行動力。

本次吳部長參訪的臺東縣鹿野鄉瑞源國小,自本(103)年2月起參與推動未來想像教育,結合鹿野地區豐富的人文特色及社區資源,以「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 來」為教學主題,帶領學生深入觀察社區動態,運用數位科技及語言文字記錄家鄉故事,反思自己家園的過去、現在並想像未來。老舊廢棄的教師宿舍,因為孩子的 反思與想像,改造成能與社區民眾互動分享的書屋,帶來閱讀的樂趣,也拓展偏鄉孩子的視野。

瑞源國小藉由影片拍攝及書屋打造的過程,讓孩子的成長記憶與家園及土地產生連結,讓孩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認同感,並激發學生運用創意發想改善未來生活,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產生連結,也讓現在與未來生活產生連結,培養孩子發揮創意想像未來,埋下創意與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種子。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我們現在的行動,其實都在創造未來,而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也必須現在一步一腳印去創造 它。未來想像教育是較新的教育觀念,透過受訪學校展現的特色與經驗分享,可以看到在學校努力的推動下,不僅打造出學校特色,更逐步形塑一個讓學生擁有能力 及機會創造期望未來的教育環境。

 

新聞來源:新浪網


 

教育部吳部長偏鄉關懷之旅參訪臺東瑞源國小未來想像教育

大成報 (2014-11-24 22:18)

 

【本報訊】教育部吳部長上任前曾在一場總統府月會中,以「創新」為主題提出專題演說,演說中談到創新要從需求出發,以未來美好的生活想像為藍圖,解決未來社會關心的問題,為社會創造價值。

為引導學生思考及想像「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如何妥適面對並創造更好的生活」,教育部自100年起推動未來想像教育,吳部長為了解實施特色及成果,於本(103)年11月21日實地走訪臺東瑞源國小。

91年教育部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推動創造力教育計畫,打造學生的創意及創造力,不只大專校院師生動起來,也往下扎根在中小學熱烈推動,對學生的創 思啟發具有相當助益。在創造力教育計畫成果的基礎上,自100年起教育部推動為期4年的「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以「未來想像」為主軸,透過未來 家園、未來產業、未來文化、未來科技、未來社會、未來環境、未來教育等7大議題,培養學習者面對全球化人文、科技與自然環境整體系統的高度複雜性,能檢視各種變動因素的交互作用,探索及想像未來世界的景象與需求,描繪可能的未來,經由理性思考、倫理辯證與價值澄清選擇未來,並運用知識轉換、行動實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建未來。

本計畫在國中小、高中職、大專校院及社區大學各個不同教育階段推動,主要以融入現有課程的模式,發展各具特色的未來想像創意課程及教學策略,培育種子教師設計課程模組及教案,同時研發創新選才機制及評量工具,營造重視未來思考力及想像力的教育及文化氛圍。

至103年,本計畫共補助156所國中小、27所高中職、26所大專院校及14所社區大學,逐步啟迪學生對未來的想像力,養成探索及想像未來的思維習慣及情感動機,並讓學生擁有選擇未來及創建未來的機會、能力及行動力。

本次吳部長參訪的臺東縣鹿野鄉瑞源國小,自本(103)年2月起參與推動未來想像教育,結合鹿野地區豐富的人文特色及社區資源,以「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 來」為教學主題,帶領學生深入觀察社區動態,運用數位科技及語言文字記錄家鄉故事,反思自己家園的過去、現在並想像未來。老舊廢棄的教師宿舍,因為孩子的 反思與想像,改造成能與社區民眾互動分享的書屋,帶來閱讀的樂趣,也拓展偏鄉孩子的視野。

瑞源國小藉由影片拍攝及書屋打造的過程,讓孩子的成長記憶與家園及土地產生連結,讓孩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認同感,並激發學生運用創意發想改善未來生活,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產生連結,也讓現在與未來生活產生連結,培養孩子發揮創意想像未來,埋下創意與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種子。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我們現在的行動,其實都在創造未來,而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也必須現在一步一腳印去創造它。

未來想像教育是較新的教育觀念,透過受訪學校展現的特色與經驗分享,可以看到在學校努力的推動下,不僅打造出學校特色,更逐步形塑一個讓學生擁有能力及機會創造期望未來的教育環境。

 

新聞來源:新浪網


打造未來書屋 小學生自己來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4/11/24

台東瑞源國小推動「未來想像教育」,鼓勵學生發現社區問題。 圖/教育部提供

台東縣鹿野鄉瑞源國小推動「未來想像教育」,教孩子用攝影鏡頭及文字記錄家鄉的故事,進而發揮想像力,和社區共同改造學校的老書屋及舊宿舍,且已申請到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的補助,讓熱愛鄉土、用創意改變未來的種子從小扎根。

瑞源國小校長張鳳珠說,學校和社區居民共同申請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從事社區總體營造,改造學校老書屋、舊宿舍也列為補助項目之一,最近計畫獲審核通 過,共獲補助300百萬元,雖比原先規畫少,但對學校推動未來想像教育是一大鼓舞,學校會量入為出,自己買建材、雇用社區工人,明年就可動工,盼1年內完 工。

教育部自100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培養學生想像未來世界的改變及需求、進而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至今年共補助223所學校,教育部長吳思華上周五特別到瑞源國小視察該校推動計畫的成果。

瑞源國小含幼兒園只有7班、109名學生。校長張鳳珠指出,面臨少子化衝擊,偏鄉國中小普遍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但若教學能和社區結合,小校就不用擔心廢校。

張鳳珠指出,該校以「記錄小家鄉,放眼大未來」為未來想像教育的主題,對凝聚社區向心力很有幫助。前年9月,先透過公益平台基金會協助,教孩子基礎攝影技巧,學會用相機捕捉美麗的社區或校園角落,思考生活環境的變化。

今年2月,開始第二階段的影像課程,商請公視、華視記者教小朋友拍紀錄片,包括學習攝影技巧、撰寫企畫、影片剪輯等,引導學生看問題、想未來,最後推出行動方案,並和社區居民一起腦力激盪,改造學校的書屋及老舊宿舍。估計學生年底就能完成紀錄片拍攝,明年初發表。

該校6年級學生張姓學生,過去常遲交作業,但透過未來想像實作課程,變得積極、認真,她和同學一起踏勘、外拍,調查社區濕地長期存在的垃圾、破損的木造平台問題,將提出改善溼地環境的方案。

另4名學生則以瑞源火車站為觀察主題,第一次到火車站外拍、訪問副站長時,問的問題就非常聚焦、專業。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文人員: 洪文娟
發文單位: 創意與創新研發中心
瀏覽數: